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以企業精神為核心,以群體行為為基礎,以管理整體優化為目標的管理系統,是在長期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經營思想、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的總和。企業要發展,就必須有適應時代需要的企業文化作后盾。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大潮,經濟規律與資本實力已不再是企業永立不敗之地,使企業常盛不衰的秘訣在于企業自身獨特的富有活力的企業文化??肯冗M的企業文化來推動企業的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組織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創新,從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國有煤炭企業一定要緊密結合實際,把企業文化作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條命脈來抓,促進企業做優做強做大。
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握企業文化發展方向。一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意思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統一全體員工的認識,使思想觀念產生新的飛躍。二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工作要走在時代的前列才有生命力,這意味著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學理論上要深入一層,知人所為知;在工作上要先人一步,想人所為想;在處理問題上要多人一著,為人所不能。三是要把創新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以德治企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企業文化程度特別是員工道德狀況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效益的高低和市場競爭力的強弱。厚德方面載物。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多種形式,教育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監督和獎懲機制,形成先進性與廣泛性相統一的企業思想道德建設新格局。四是要努力創建學習型企業。十六大報告把創建學習型社會與人的全面發展緊密聯結在一起,而人是全面發展又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非常重要的目標和任務。因此,創建學習型企業是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沒有廣大員工的學習,就沒有企業文化的全面發展,也就沒有企業持久健全發展的動力。
健全企業文化全新理念。要在狠抓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把企業文化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創造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和環境。通過精神文明建設現代企業文化,幫助員工樹立與改革相適應的新觀念,以增強緊迫感和危機感,樹立憂患意識和敬業精神。同時,企業要盡可能利用多種形式和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員工廣泛參與的企業文化滲透活動,寓教娛樂。將愛國奉獻、愛礦如家、愛崗敬業的教育融入活動之中,使員工廣在輕松愉快、親切自然的氣氛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要把灌輸文化教育與激勵措施結合起來,使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理念根植于職工思想之中,提高每個員工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工作水平。要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特點,以精練的語言來概括本企業的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要求,規范職業道德、行為準則,把企業文化的先進思想、價值觀念和具體要求融其中,以此來規范員工的言行,使之保持良好的思想狀態和行為習慣。同時,要加強班組思想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以“礦興我榮、礦衰我恥”的理念來干好本職工作。要以多種形式激勵員工學技術、創高效、比質量。對涌現出的先進的人和事大張旗鼓地進行表彰和獎勵,使員工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提高業務素質。
以人為本,以德治企,強化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要大力培育企業精神。我們一要結合弘揚不懈奮斗的“五種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揚開拓創新的精神,激活廣大員工的創新思維和欲望,提高員工的創新能力,保護員工的創新精神,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與生產力,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二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知難而進的精神,讓干部員工以一種自強不息、勵精圖治是偉大精神,自覺把思想統一到企業的發展壯大這一主題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壯大發展企業這一偉大實踐中;三要大力培育和弘揚艱苦創業的精神,要讓員工懂得,進行偉大的創業,必須有偉大的創業精神。中華民族歷來以勤儉節約、不怕艱苦著稱與世,使廣大干部員工講成本、講效益,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回報,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四要大力培育和弘揚敬業樂群的精神,企業要生存和發展,沒有一大批忠于職守、干一行愛一行的干部員工隊伍不行,沒有一種相互扶助、相互支持、共同戰斗的氛圍不行。要培養一流的團隊精神,增強企業的戰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