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厚富水松散含水層下煤層開采防治水技術研究
米曉波
(同煤集團地質勘測處,山西,大同,037003)
摘要:巨厚富水松散含水層下采煤可能受到上部沖積層含水和奧灰水的威脅,嚴重影響礦井開采。有效探測采場上覆沖積層含水情況及巖層導水裂隙帶發育高度,合理評估奧灰水突水危險性,是合理制定防治水方案的前提。
關鍵詞:沖積層 巖層導水裂隙帶 奧灰水
一、概述
同煤浙能麻家梁煤業有限責任公司位于國家規劃的十三個煤炭大基地之一的朔南礦區,井田面積104.16平方公里,煤炭儲量26億噸,礦井設計年生產能力為1200萬噸,主采4號煤層。
麻家梁井田上覆基巖及地層整體較厚,井田內分布數條大斷層,4號煤層底板距離奧灰水頂板120米左右,隨著麻家梁礦開拓范圍的不斷擴大,煤層開采可能會受到上部沖積層含水和奧灰水的威脅,嚴重影響礦井正常開采。
上部沖積層的影響分析:4號煤層頂板受大斷層影響,強度較低,膠結程度差,較為破碎,當煤層開采后,部分地段導水裂縫帶將可能波及到上覆富水含水體,和侏羅系各含水層發生水力聯系,造成潰水潰沙等災害事故。
奧灰水的影響分析:因井田內斷層發育,且多為高角度正斷層,斷層落差縮小了煤層與奧灰含水層的幾何距離,斷層帶兩側巖層破碎抵抗水壓能力低且斷層往往導水,隨著煤層開采,底板壓力釋放,奧灰水可能大量涌出,造成水害事故。
結合麻家梁礦斷層發育特點,對采場上覆沖積層含水情況及巖層導水裂隙帶發育高度的探查,對下部奧灰水的突水危險性評價是礦井優化開采方案制定的基礎,是實現礦井安全采煤的關鍵。
二、對采場上覆沖積層含水情況及巖層導水裂隙帶發育高度的探查方案
方案一:物探手段探查
在首采面開采前開展一次地面物探工作,調查沖積層異常富水區及巖層導水裂隙帶發育程度。
工作面開采40-250米后,對工作面區域再開展一次地面物探,探測采動后導水裂隙帶的情況,通過與前次物探結果對比查明煤層開采后導水裂隙帶發育高度變化。
優點是將首采面作為整體進行探查,可以較好的了解沖積層賦水情況,缺點是采動對導水裂隙帶的影響難以觀測。
方案二:鉆探手段探查
首采面開采前,在距切眼200米處對應地面位置施工2個鉆孔,鉆孔深度施工至基巖風化殼.
探明首采面上部沖積層含、隔水性.
觀測巖層裂隙帶發育程度:采動前對兩孔注漿,待穩定后記錄單位時間內耗漿量Q1,工作面開采40米后對兩孔注漿,待穩定后記錄相應單位時間內耗漿量Q2.若Q1﹤Q2,說明采動后巖層裂隙發展到基巖風化殼上部即沖積層.
該方案的優點是可以很好的掌握采動后導水裂隙帶是否發展到上部沖積層。
綜合以上方案,提出方案三:用物探手段調查沖積層異常富水區及巖層導水裂隙帶發育程度。根據物探結果,在導水裂隙帶發育異常區施工兩個鉆孔,深度至基巖風化殼,通過采動前后注漿耗漿量對比來判斷采動對裂隙影響情況。同時在首采面兩順槽施工多個頂板孔,對頂板巖石力學性質、水力特征進行測試,開展數學、物理數值模擬,計算采后頂板導水裂隙帶發育高度,用來指導鉆孔施工位置和驗證注漿對比結論。
三、奧灰水突水危險性評價方案
突水系數計算公式
Ti=Pi/Mi
式中 T——突水系數, MPa/m
P——底板隔水層承受的水頭壓力, MPa
M——底板隔水層厚度,m
就全國資料看,底板受構造破壞塊斷吐水系數一般不大于0.06MPa/m,正常塊段不大于0.1MPa/m.
方案:首采面圈出后,對底板進行一次井下物探, 調查底板下巖層斷層、裂隙帶發育程度,地質體異常區域為可能的突水區段,根據上述公式計算該區段的突水系數.
Ti>0.06 不突水
Ti=0.06 一般不突水,或滲透出水,水量有限
Ti<0.06 突水
四、結論
麻家梁4號煤層上覆基巖及地層整體較厚,下部奧灰水距底板深度較大,煤層回采正常情況下一般不受松散含水層和奧灰水的影響,但井田內構造發育,分布數條較大斷層,受斷層等構造影響,頂底板較為破碎,煤層回采后導水裂隙帶可能溝通松散含水層含水、奧灰水。利用物探和鉆探手段探測采場上覆沖積層含水情況及巖層導水裂隙帶發育高度,合理評估奧灰水突水危險性,高效指導防治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