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濮洪九榮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下,能源結構調整勢在必行。作為中國長期以來的主體化石能源,煤炭將受到多大的影響?煤炭行業和企業將面臨什么樣的挑戰?又該如何應對?
“形勢逼人,我覺得又到了煤炭行業探尋前路的時候?!?85歲的原煤炭工業部副部長濮洪九,作為投身煤炭事業65年的老煤炭人,對“雙碳”目標下煤炭行業的前途命運非常關注,不僅做了很多思考,而且還在為行業凝聚共識、積極應對盡自己的力量。
及早謀劃,高度重視煤礦退出和礦區轉型發展事宜
“十三五”期間,煤炭行業退出落后產能10億噸,安置職工約100萬人,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也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啊p碳’目標下,逐步減少煤炭消費,去產能工作還將深化,應及早謀劃,高度重視煤礦退出和礦區轉型發展事宜?!卞Ш榫耪f。
他認為,煤炭行業發展到如今的體量,是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在新的歷史時期,逐步減量發展,也是國家戰略所需。煤炭行業和企業要及早謀劃部分煤礦的退出事宜,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很多問題也需要政策協同解決,需要政府和各界的幫助和支持。
濮洪九覺得,最緊要的是解決退出煤炭的職工安置和資產債務處置問題。當前煤炭行業還有260萬職工。隨著智能化的發展,用工將逐步減少。以前大多數煤炭企業是擴張發展,煤礦關閉退出,尤其是國有大礦退出后,企業能轉移安置一部分職工到接續礦井,或以服務外包的形式在外承攬工程?,F在全國還有4000多個煤礦,今后礦井數量將越來越少,有些企業要收縮發展,關閉退出礦井的職工往其他煤礦轉移安置難度加大。而煤礦職工職業技能單一,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絕大部分關退煤礦地處偏遠,或位于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結構單一,當地就業機會偏少。
有專家表示,實現“雙碳”目標,推進能源轉型,不同地方、行業、企業面臨不同的約束和挑戰。煤炭行業企業、煤炭富集地區面臨的挑戰就比較大,尤其大量職工需要從產業鏈上轉移出來,建議由國家設立低碳轉型或“雙碳”相關基金,幫助和支持關閉退出煤礦職工培訓和轉崗。這個建議濮洪九贊同,僅靠煤炭企業自身,退出礦井的職工轉移安置難度確實越來越大。
他很關注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是關閉退出礦井的資產債務處置,來自煤炭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每年都有相關提案,需要抓緊研究提出解決方案。
現在國有煤礦關閉退出,其資產債務在企業集團內部轉移。礦關了,企業還在為礦井的債務還本付息,這給煤炭企業造成了巨大的財務負擔。這兩年煤炭市場形勢較好,仍有大型煤炭企業非常困難,沉重的財務負擔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將來如果一家企業退出的礦井增多,或者整個礦區退出,那關閉退出礦井資產債務的問題就會更為明顯的顯現?!卞Ш榫耪f,這種形勢下,退出煤礦的人員安置和資產債務處置的問題,更需要政策支持,需要金融機構協助和支持。
此外,他認為要加大力度研究退出煤礦的資源利用和礦區產業轉型問題。煤礦占地面積比較大,退出后工業廣場、建筑、廠房、地下的空間、礦井水、地熱資源、伴生資源,都還可以利用。很多煤礦礦區產業較為單一,一旦煤礦關閉,便失去了支柱產業,從多年的經驗看,這些礦區經濟轉型是非常困難的。在“雙碳”目標下,今后可能有些礦區資源沒有枯竭,因為國家不需要這么多煤炭了,也面臨著轉型。應對這些問題加大研究和經濟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在關閉煤礦因地制宜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和氫能產業,或者經過生態治理發展旅游產業等其他支柱產業。
堅定信心,依靠科學規劃和科技創新謀求新的發展
最近有一則新聞引起了濮洪九的關注。6月25日,15萬噸/年CCS示范項目在國家能源集團錦界公司一次通過168小時試運行,這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燃煤電廠燃燒后二氧化碳捕集與驅油封存全流程示范項目,試運行期間連續生產出純度99.5%的工業級合格液態二氧化碳產品,成功實現了燃煤電廠煙氣中二氧化碳大規模捕集。這個項目的順利投運,為燃煤電站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近零排放提供了技術支撐,對落實“雙碳”目標具有里程碑意義。
“這個項目的后續情況我們可以再關注?!卞Ш榫疟硎?,如果燃煤電廠燃燒后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技術成熟且有經濟性,那么“雙碳”目標對煤炭行業的影響就小多了。
濮洪九也很關注煤炭開采和清潔高效利用方面的科技發展,看到后輩將他們當年的一些夢想變成現實時,他仍會激情澎湃。他也相信,科技創新能助力煤炭行業應對“雙碳”目標帶來的新挑戰。
七八年前全國霧霾較為嚴重時,社會上對煤炭和煤電非議很大。煤炭和電力行業很快研究出了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技術,燃煤電廠的污染物排放達到燃氣電廠水平。截至2020年底,全國燃煤電廠完成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9.5億千瓦,占全國燃煤電廠總裝機的76%左右?,F在空氣質量好轉,也很少有因此對煤炭和煤電的非議了。以前煤礦經常發生安全事故,而且煤礦井下工人越來越難招,近幾年,煤炭行業快速推廣智能化礦山建設。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建成400多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采煤、鉆錨、巡檢等19種煤礦機器人在井下實施應用,71處煤礦列入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設煤礦。井下工作面用人大幅減少,煤礦職工作業環境安全系數提高了,勞動強度降低了??梢灶A見,將來的煤礦將更安全高效智能,煤炭行業從勞動密集型行業正在向技術密集型行業轉變。“這些科技上的突破,給煤炭行業帶來了生機,也給了煤炭人應對新挑戰的信心?!?濮洪九說,“認清形勢,是為了積極認真應對,同時也應有堅定的信心,前路都是靠自己一點點探出來的?!?span style="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 “雙碳”目標一公布,有些煤炭企業就開始研究制定應對方案了。例如,國家能源集團去年12月就組織召開“碳中和愿景下我國能源轉型戰略研討會”,啟動研究率先引領能源煤炭電力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路徑?,F在他們已提出到2025年提前實現碳達峰。再例如,晉能控股集團與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簽署“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研究合作協議,并第一時間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研究工作組,積極探索能源低碳減量可行先進技術,穩步推進全產業鏈效率提升、節能減排。還有其他一些大企業,也紛紛研究應對策略。濮洪九希望全行業能對此更重視,有更多的企業積極行動起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于煤炭行業和企業,‘雙碳’目標的約束已是近憂了,必須主動考慮,盡快根據形勢、政策和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頂層設計,規劃轉型線路圖?!?span style="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
在應對重大情況面前,大型能源集團的優勢較為明顯,因而他建議大力支持能源企業跨行業、跨地區重組,增強綜合能源企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見證了新中國煤炭工業發展史的濮洪九相信,“雙碳”目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定會得到實現?!拔覀兠禾咳艘欢ㄒl揚艱苦奮斗、攻堅克難、勇于擔當、以國家需要為己任的光榮傳統,深化改革創新,推動傳統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貢獻?!?span style="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0.5pt;">
來源:中國煤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