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在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5G礦山,掘進未來”專題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國法帶來題為《基于“5G+ABCD”的智能化煤礦柔性煤炭開發供給體系》的演講。王國法表示,目前,我國沒有任何一種能源能夠替代煤炭在能源體系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但“雙碳”目標等要求煤礦實現智能、綠色發展,技術進步等因素倒逼煤礦生產方式的變革,因而智能化、綠色化是新時期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在煤礦智能化技術體系研發與智能化煤礦建設方面有了諸多實踐成果。王國法介紹,我國建立了煤礦智能化的基礎理論體系,構建了煤礦數字邏輯模型、多元異構數據的處理理論方法、復雜系統智能控制的基礎理論;構建了智能化煤礦的頂層架構,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思路,采用一條標準體系、構建一張全面感知的網絡、建設一條高速數據傳輸通道、形成一個大數據應用中心;建設了以運營一大腦、礦山一張網、數據一片云等1+N應用系統為核心的智能化煤礦系統;2020年底,國家啟動了首批智能化煤礦建設示范項目;今年,首次系統提出了智能化煤礦的總體架構、目標、技術路徑。
王國法認為,構建高質量煤炭供應體系是建設現代能源體系的重要任務,亟須以智能化煤礦為支撐,在保障安全低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煤礦產量的快速柔性調節能力,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王國法表示
目前,我國建立了一個煤炭智能柔性開發供應響應模型,煤炭開發供給的柔性度可以用煤炭生產能力的數據和煤炭運銷能力的柔性系數來表征;構建了智能柔性煤炭供給體系的技術架構,確定了該體系的核心要素;在西部設立智能綠色礦業與社會協調的國家級綜合實驗區,創新培育資源型地區數字化產業新業態,支持資源型地區培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配、新能源、綠色環保等產業;建立礦區一體化體系和多能耦合的低碳發展體系,以煤電為核心,構建風、光、電、熱、氣多元協同的清潔能源系統,利用廢氣礦井開展抽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
“讓我們滿懷信心地推動智能化煤礦發展,建立安全可靠、可持續柔性服務體系?!?王國法表示。
來源:人民郵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