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全國高等學校碳儲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研討會日前在重慶召開。重慶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作為中國首批開設碳儲科學與工程專業的4所高等院校,將為中國礦業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更多更高層次的人才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鮮學福、謝和平、袁亮、李根生、康紅普、沈政昌、楊春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等參加。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世界范圍內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是我國一項重大戰略,而碳儲正是實現國家雙碳戰略的重要途徑之一,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碳儲人才培養體系至關重要。重慶大學副校長盧義玉表示,今年4月教育部印發了《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明確了加快國內碳儲領域相關專業學科、人才和科研平臺的建設與培養的重點任務,加快培養碳儲領域高端人才迫在眉睫,希望與會專家共同為碳儲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和未來發展獻計獻策。
會議現場
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圍繞推進碳儲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設與探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專業建設發展等議題進行了研討。謝和平院士作了“碳中和-技術為王——CCUS與零碳排放新能源新技術》主題報告,他提出碳中和應以技術為主,發展少碳、用碳、無碳技術,要攻關無碳排放能源顛覆性技術,走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碳中和路徑。鄒才能院士發表的《碳中和下能源轉型與碳儲人才培養思考》主題報告,結合了我國能源結構現狀,指出了能源轉型的迫切性與重要性,并對碳儲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重慶大學資源與安全學院院長聶百勝教授作了《前沿技術支撐碳儲專業人才創新培養的思考》主題報告,探討了碳儲相關國際前沿技術,提出結合先進技術是碳儲人才培養的基本任務,產教融合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徑。與會的專家學者還分別以《重慶大學碳儲科學與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碳達峰中和背景下發展CCUS的一些思考》《能源特色高校碳儲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的思考》《地質高校的碳儲科學與工程專業特色》《油氣行業碳儲專業人才培養探討與實踐》《碳儲專業人才創新培養的思考》《能源特色高校碳儲科學與工程新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探索》《能源領域企業對碳儲科學與工程人才需求的調研》等主題作了報告。
據了解,碳儲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由重慶大學牽頭,聯合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同時申報的本科專業,是針對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等環節培養高端人才的途徑之一。本次研討會的召開為碳儲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專業建設發展、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構建和人才創新培養等方面起助力作用,也進一步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發展提供科技服務和人才保障奠定基礎。
來源:中國礦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