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于大連召開的2010亞太煤炭市場峰會上,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蘇順虎透露,今年鐵路煤炭發送量將同比增加1億噸,結合煤炭產能居高不下、地產調控和節能減排將嚴重制約需求、電企買礦和特高壓建設壓縮需求空間等因素,業內權威人士一致認為,今年煤炭產能過剩矛盾逐步凸顯,供大于求將成常態。
煤炭產能高居不下 價格或再探底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6月份以來,煤炭市場開始發生變化:冶煉精煤需求增長乏力,價格出現下滑,電煤市場價格在迎峰度夏儲煤關鍵時期也出現下滑,這些跡象已經在某些方面開始影響煤炭經濟運行。”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經濟運行部副主任董躍鷹特別提醒,“房地產的嚴厲調控、節能減排的推進兩個重大因素,將給煤炭市場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煤炭市場仍有兩次探底的可能。”
煤炭產能建設速度居高不下。據有關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底,全國已取得采礦權的煤礦項目14423處,總產能超過36億噸。而根據今年前4個月全國煤炭采選業所完成的59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測算,又新增產能1億噸。
董躍鷹指出,這些煤礦建設項目將在2011年和2012年集中釋放產能。從主要產煤省看,根據山西省煤炭廳及各煤炭企業的計劃安排,2011年、2012年也將是整合煤礦的投產高峰期。
“從今年看,全國煤炭產量和資源量將保持較快增長勢頭。而今后,產能過剩矛盾逐漸顯現。”董躍鷹說。李景平也認為,“根據國家已核準建設項目,實際在建大中型煤礦項目規模達9億噸,預計今后幾年大中型煤礦年新增產能將在1.5-2億噸左右,到2015年大中型煤礦產能將達到29億噸。加上鄉鎮煤礦產能,2015年煤炭總產量將達38-40億噸。”
與此同時,煤炭進口量仍將保持較大規模,這將加劇煤炭供應過?,F象。“1-5月全國煤炭進口6898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114%。盡管后期進口數量隨著到岸價格優勢逐步喪失將有所減少,但全年進口量仍有可能超過1億噸。”董躍鷹說。
神華集團煤炭運銷公司總經理李景平則預計,全國煤炭供應形勢在未來5年將進入產能集中釋放期,市場煤炭供應區域寬松,東部地區市場可以維持總體平衡態勢,但是,西部地區將出現過剩。到“十二五”末期,國內煤炭需求將在35.5-37億噸,煤炭產能在38-40億噸,在產能釋放較為集中的區域,同時也是五大發電集團煤炭項目較多的區域,如新疆、寧夏、內蒙東西部,產能富余狀況更為顯著,將長期處于供大于求局面。
地產調控和節能減排制約需求
從中短期來看,地產調控無疑是抑制下游產業對煤炭需求的重要因素,而從中長期來看,節能減排也會從根本上深遠影響煤炭需求。
“近幾月,國家連續出臺多項以房地產行業為代表的宏觀調控措施,加之歐洲債務危機對我國進出口影響加劇及節能減排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當前經濟熱度已比一季度有所回落。”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副巡視員侯文錦認為,“從5月份經濟數據看,主要耗能行業中除水泥、乙烯等少數產品產量繼續加速增長外,火電、鋼鐵、有色金屬、焦炭、燒堿等大多數產品產量增速回落,若這一趨勢繼續保持,則將對下半年的煤炭需求將產生較大影響。”
侯文錦特別指出,“各地建筑鋼材價格5月份以來直線下跌,寶鋼、武鋼、鞍鋼(000898,股吧)等國內大型鋼企出臺的6月份鋼材價格或平或下調。若繼續加強調控,部分企業將會減產限產,從而減少鋼對電力和煤炭的消費。”
由于當前節能減排成果與“十一五”降低20%左右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面對巨大壓力,國家相繼出臺多項措施控制高耗能行業“若今年單位GDP能耗下降5.6%,將額外減少約6000萬噸煤炭需求,占總需求的2%。下半年,節能減排對煤炭需求和消費的影響將逐漸顯現。”侯文錦說。
電企買礦和特高壓建設壓縮需求空間
而與此同時,發電企業的大舉進軍煤炭行業和電網企業大建“遠距離、大容量”的特高壓線路以實現“輸煤替代輸電”也將進一步擠壓煤炭企業的市場空間。
“據目前掌握的情況,到2015年,五大發電集團煤炭產量將達到6億噸以上,占國內煤炭供應總量的15%”,李景平說,“電力企業提高煤炭自給率,會對現有煤炭企業形成壓力,加劇煤炭企業產能過剩。”
李景平還認為,國家電網計劃投建的“兩縱兩橫”特高壓骨干電網在建成后將會極大提高西部地區輸電比例,降低煤炭外運比例,沿海電煤需求將向內陸轉移。據記者了解,目前,在新疆和內蒙等大煤炭基地云集的地域,五大發電集團紛紛占據大量煤炭資源,建設坑口電廠,并與國家電網的特高壓送出工程相配套。
今年煤炭鐵路運力將增加1億噸
在我國,近年來煤炭供應趨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鐵路運輸能力的不足,這已經成為業界共識。不過,蘇順虎昨日在會議上卻表示,2010年煤炭發送量將達到18.4億噸,同比增長1億噸,增長5.7%。而這將有力緩解“北煤南運”和“西煤東運”的運力緊張狀況,也有利于煤炭供應的寬松。
蘇順虎透露,上半年,煤炭發送量完成9.8億噸,同比增長17.5%。“大秦線將具備年運輸4億噸的能力,侯月線是山西東南部通往中東部的一條煤運大通道,2010年將完成運量1.7億噸。”
“煤炭鐵路運能的增加保證了煤炭市場的供應平穩。”董躍鷹指出,“5月份,全國鐵路煤炭發送量完成1.68億噸,同比增長15.4%,增速同比加快11.1個百分點;全國主要煤炭中轉港口發運煤炭4895.5萬噸,同比增加881.5萬噸,增長22%。”
■區域煤炭形勢分析
西北:六省區探明煤炭儲量占全國80%
陜西煤炭運銷集團總經理張福來7日在2010亞太煤炭市場峰會上表示,預測西北煤炭資源儲量約4萬億噸,約占全國的75%左右,探明煤炭儲量約占全國的80%左右。近幾年,西北地區和內蒙的煤炭產量增長強勁,2009年煤炭產量共約11.05億噸,占全國總產量的37%左右。
其中,陜西省煤炭資源探明儲量1700億噸,居全國第三。國家確定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陜西有3個,國家規劃的重點礦區陜西有10個。近幾年陜西煤炭工業發展迅猛,產量增長強勁。2009年達2.83億噸(含神華集團在陜產量7116萬噸),為我國第三大產煤省。
甘肅2009年產能為4364萬噸,產量為3976萬噸。“十二五”期間,甘肅將加大隴東煤炭基地建設,走以煤為基礎,煤電、煤化、煤冶、煤路多元化發展道路,力爭形成一個億噸級、3-4個千萬噸級大型煤炭企業集團。
寧夏也是我國的富煤省區之一,煤炭資源預測量2027億噸,已探明儲量334億噸,人均占有量居全國第一位。2009年產量為5670萬噸,按計劃,到2015年產量將達到1.2億噸。“十二五”期間,寧夏將大力推進寧東煤炭基地建設,加快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促進產業升級,實現煤電、煤化工、煤炭深加工及綜合利用等多元化發展。
而新疆的煤炭資源更是一個巨大的聚寶盆。其煤炭預測資源量達2.19萬億噸,約占全國40%。目前已形成了準東、伊犁、吐(魯番)哈(密)、庫(車)拜(城)四大煤炭基地。2009年生產煤炭8740萬噸,預計2010年將突破1億噸。
內蒙的煤炭探明儲量達7323億噸,居全國第一,不過煤種主要以褐煤為主,優質無煙煤和煉焦煤資源較少。2009年,內蒙古原煤生產首次超越山西,煤炭產量躍居全國第一,達6.37億噸。按照自治區初步規劃,到“十二五”末,全區煤炭產量將超過10億噸,培育年產5000萬噸至1億噸特大型企業3個,年產1000萬噸至5000萬噸大型企業20個,其他企業的產量均達到300萬噸以上。
東北:煤炭產能難增長缺口近2億噸
東北地區主要煤炭生產企業黑龍江龍煤礦業集團煤炭營銷分公司總經理鄭萬軍昨日在2010亞太煤炭市場峰會上表示,總體判斷,東北三省煤炭產能已經達到高位,2009年煤炭生產總量維持2008年水平,并且有下滑趨勢,未來產能增長潛力不大,煤炭增量主要依靠蒙東。
鄭萬軍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東北三省煤炭產量為2.1億噸,但是消費量為3.8838億噸,缺口達到1.7838億噸。其中,遼寧產量為6600萬噸,消費量為1.7743億噸,缺口為1.1143億噸,吉林產量為4500萬噸,消費量為9388萬噸,缺口為4888萬噸,黑龍江產量為9900萬噸,消費量為1.1707億噸,缺口為1807萬噸。
山西:今年煤炭外運力爭達5億噸
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副巡視員侯文錦7日表示,2010年,全省煤炭產量安排7億噸,同比增長13%,全省外運量力爭達到5億噸,同比增加8000萬噸至1億噸。
對于山西省煤礦兼并重組工作的進展,侯文錦表示,保留礦井數為1053處,其中:國有重點煤炭企業本部的142處礦井未參與兼并重組;地方重組整合后保留煤礦911處。全省平均正式協議簽訂率99.5%,平均主體企業接管到位率98%,累計換發采礦許可證礦井1011處(含原國有重點煤礦未參與整合礦井),占保留礦井數的近95%。
“兼并重組后,全省建設改造礦井583處,截至目前,已批準開工建設的礦井52處,剩余的在2010年底前陸續開工建設”,他說。
針對其中礦井關閉工作的進展,侯文錦表示,截止2009年全省已關閉礦井489處(其中包括原國有重點煤礦21處),2010年計劃關閉1031處,截至目前已關閉20座,其余的已列入關閉計劃,在重組整合礦井初步設計批復,補償資金到位后實施關閉。
整合后,山西省將形成4個年生產能力億噸級的特大型煤炭集團,3個年生產能力5000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11個年生產能力1000萬噸級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72個300萬噸級左右的地方集團;央企(不包括中煤)及省外大企業辦礦46處;全省辦礦企業由2200多個減少到130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