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中國煤炭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召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專項項目“復雜條件煤礦巷道快速智能掘進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西安科技大學原副校長馬宏偉教授、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曹現剛教授、副院長毛清華教授參加會議,機械工程學院青年教師王川偉博士承擔了該重點研發項目子課題并參加會議。
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等有關領導,相關專家出席會議。會議由彭蘇萍院士主持,項目負責人康紅普院士對項目的實施方案進行總體情況匯報,五位課題負責人分別對各自課題的實施方案進行了匯報。專家組通過質詢討論形成評審意見,一致同意通過此項目及各課題的實施方案論證。最后,康紅普院士代表項目組衷心感謝專家們的建議和意見,表示將積極組織各承擔單位深入研究,協同攻關,按時、保質、高效完成項目任務。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四個面向”總要求,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項目牽頭單位為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單位為西安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青島理工大學、中煤陜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陜西延長石油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項目總經費8500萬元(含中央財政經費2000萬元)。項目瞄準國家煤炭發展重大需求,針對復雜條件煤礦巷道掘進速度慢、用人多、智能化程度低的難題和安全高效開采的需求,開展掘進工作面圍巖與環境感知與圍巖時效控制理論、鉆錨噴一體化新材料與掘支錨運協同掘進新裝備、實時監測與運維大數據及工程示范等研究工作,提高我國煤礦生產的智能化水平,為我國智能化掘進技術和裝備提供科技支撐。
另悉,馬宏偉教授研究團隊前期立足國內煤炭工業發展實際,提出了煤礦掘進機器人方案,并聯合陜煤榆北煤業有限公司、西安煤礦機械有限公司持續開展技術攻關,面對陜煤小保當礦業有限公司煤礦夾矸與片幫并存的復雜地質條件掘進難題,創新研發了國內首套集截割機器人、臨時支護機器人、鉆錨機器人、錨網運輸機器人、電液控平臺、運輸及通風除塵系統等為一體的“護盾式煤礦巷道智能掘進機器人系統”,引領了掘進革命,提高了掘進效率,改善了掘進環境,確保了掘進安全。在此成果基礎上,團隊成員王川偉作為“復雜條件快速智能掘進模式與掘進裝備”課題骨干成員,擔任了“復雜地質條件快速掘進模式及工藝”子課題研究任務負責人。將針對復雜條件掘進工作面多設備多任務多工序、作業空間受限等問題開展研究,提出快速掘進系統掘支錨運分區并行協同、掘護錨一體化集中協同的2種掘進模式,為實現復雜條件智能快速掘進提供支撐。
機械工程學院將緊扣學校“十四五”發展目標和學?!案哔|量發展年”主題,深刻領會“新質生產力”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以此次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啟動為契機,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水平,面向煤炭行業科技需求,著力解決國家、行業難題,助力打造煤礦快速智能掘進領域新質生產力,凝心聚力共謀學院高質量建設和發展。
來源:西科機械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