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潞安化工集團堅持“系統思維、統籌規劃、綜合施策、節能優先”的原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以低碳科技創新為動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做好污染物綜合治理、廢物資源化利用等環保工程,拓展賦能低碳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不斷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持續培育綠色競爭力,為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一流能化企業集團保駕護航。
強化能耗雙控 助推綠色發展
能耗雙控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一項重要措施,不僅有助于節約能源資源,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還能倒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經濟發展的綠色水平。
在余吾煤業公司,發電站將源源不斷的瓦斯轉化成了電能和熱能,煤矸石制砂工程和動篩矸石再選工程實現了矸石的“零”排放……動篩矸石再選系統、更換高耗能電機、降低用熱用氣消耗優化控制,年節約熱量14萬吉焦,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400噸。余吾煤業公司被列入省發改委首批創建零碳(近零碳)礦山試點。
與此同時,集團各用能單位積極創建綠色、低碳示范企業,王莊煤礦、司馬煤業公司、余吾煤業公司、高河能源公司、陽泉五礦通過綠色礦山認證;煤基清潔能源公司、潞安化工機械(集團)成功獲評2023年國家級“綠色工廠”榮譽,正元氫能公司獲評2023年省級 “綠色工廠”榮譽等。
近年來,集團堅持“八個一”工作機制,編制項目責任清單,每項措施按照“六定”要求落實。從管理路徑、技改路徑、結構路徑等方面定措施,系統提升重點用能工藝設備效率和產品綜合能效,統籌提高能效監管能力和能效服務水平,積極推進用能高效化、低碳化、綠色化,全面實施精益思想指導下的“算賬”文化,根據現狀分析查找問題,從管理(責任落實)、計量、界區閉合、技術、設備、產出等方面對應制定降低能源消耗的措施,且將每個措施所實現的降耗目標量化到節能量,使措施總節能量與總量下降目標閉合,并形成能耗計算表。將2020年作為 “十四五”基準期,2023年集團能源消費總量、萬元產值能耗較2020年超額完成了預算目標,能耗強度較2020年下降38.41%,能耗達標桿值的有23種產品,主要產品能效全部達到了基準水平以上。
聚焦科技創新 賦能綠色轉型
走進 “潞安清潔能源實驗室”,研究人員正在認真開展煤炭清潔利用和綠色低碳的研究工作。他們致力于通過科技創新,推動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實現從傳統能源向低碳、綠色能源的轉型。據了解,該技術研發團隊不斷進行研究、探索、驗證,先后破解了“硅鋁比”“不能添加鐵”等難題,成功研發出混煤助熔劑,實現了100%單燒“潞安煤”項目研發和工業化示范的關鍵技術,開創了本地煤原料化利用新途徑,為煤炭高效清潔利用探索出了潞安路徑。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根本路徑,是實現綠色轉型的關鍵環節。集團各單位立足“雙碳”“雙控”目標和產業可持續發展,從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上雙向發力,不斷破解生產技術“瓶頸”,加快節能技術升級,推動各項技術措施落實落地。例如,潞安焦化公司通過對爐頂立火道溫度自動測量,實現了對爐溫的智能精準調控;對焦爐加熱煤氣流量及分煙道吸力進行精確調節,實現自動加熱控制,達到源頭控硝及節能降耗的目的,節能0.5萬噸標準煤。天脊集團苯胺循環水冷卻塔消霧節水技術改造項目,實現了每小時減少蒸發水量5.7噸,節水率達到53%,同時徹底解決了冷卻塔冬季“冒白霧”的問題。太原化工新材料公司氨庫馳放氣回收項目通過氨庫裝車馳放氣回收制作氨水,送脫硫裝置進行使用,達到了節省液氨的目的,每年實際創效194萬元。
“今年,我們將在節能環保方面開展科技項目42項,研發投資大約1.72億元,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研發、示范和應用,助力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奔瘓F市場技術部副部長孫守靖說。
優化產業結構 協同擴綠增長
隨著經濟形勢和環境挑戰的日益嚴峻及國家對綠色低碳轉型的戰略要求,企業發展必須優化產業結構,以適應環境和市場需求。
高河能源公司等多家煤礦企業全面推行煤炭綠色智能開采,積極推進低碳礦山、智慧礦山、綠色礦山建設示范,加快構建煤炭由燃料向原料和材料轉變的煤炭多元利用新布局,提升煤炭產業含綠量。
太行潤滑科技公司推出“風馳、云動、熾盾、綠護”四大系列新產品,采用了先進的潤滑技術,具有出色的抗磨、減摩、防腐等性能,能夠有效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更加注重環保性能,符合綠色發展趨勢,為行業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在王莊煤礦、煤基清潔能源公司、五陽煤礦等單位,利用廠區閑置空地、矸石山場等資源空間,建設五個分布式光伏項目,并積極探索開發綠氫、綠氨、綠醇生產等。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企業發展全過程各方面,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同綠色化的深度融合,就一定能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更多“綠色能量”。
來源:潞安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