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創先鋒團隊”——在集團五四表彰會上,常村煤礦“碩博工作室”榜上有名。
慕名而來,在一間不大的工作室里,一張張耀眼的“名片”分外吸睛。自去年9月成立以來,短短數月時間,該工作室已參與技術應用和革新項目5項,發表學術論文3篇,發表國家實用型專利7項。其中《研制掘進機后掛皮帶運輸機大角度轉彎裝置》獲得河南省煤炭科學技術一等獎,《煤礦開采用煤礦破碎機》獲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創新成果二等獎......
解決技術難題、培養人才隊伍、推動企業發展,常村煤礦“碩博工作室”成為助力礦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聚焦“課題攻關”
解決發展難題瓶頸
面對后續可采煤炭資源日漸減少的困境,為實現礦井的可持續發展,常村煤礦全面實施“沿空留巷”設計,將傳統開采中留設出的煤柱用人工安置的支撐墻來代替,從而提升資源回收率。但在具體執行時,井下沿空留巷工作面均不同程度表現出巷道圍巖的大變形問題,過去的舊辦法是進行拉底、刷幫、修復巷道從而滿足生產需求,但卻增大了工作難度。
不管是怎樣的難題,只要是交到這個團隊手里,他們便會點燃無窮的創新熱情。
“必須優化升級”。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碩博工作室”開展了《沿空留巷協同控制技術研究》項目研究,該團隊成員多次深入工作面并重新分析了沿空留巷的整個工藝流程,在對巷道圍巖大變形問題有了較深刻研究后,對原有的支護方案提出了優化建議,采用巷道幫部錨索加固的方法控制其變形,目前已在相關工作面開展了工程實踐,取得了一定效果。
創新不息,前進不止。“碩博工作室”的另一個攻關課題《煤基固廢沿空留巷充填材料研究》相繼展開,該項目將進一步解決煤炭資源開采與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礦區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尤其是集團180項目年排110萬噸工業固廢的徹底利用,實現環境保護,減少工業和建筑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提高環境質量,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和工程價值。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地面材料參數試驗,所研發的新型充填材料力學參數完全達到井下支護需求,已正式進入井下試驗階段。
聚焦“賦能發展”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碩博工作室”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室,這是一個致力于打造一流碩博科技創新的團隊,是一個圍繞科研攻關的智慧礦山智庫,是銳意創新、攻堅克難的前沿陣地,是立足于生產實際、著眼于一線應用、著力于青年成才,發揮科技孵化作用,提升科研攻關成果的含金量和轉化率,為常村煤礦提供技術服務,合作優化工藝,研發新產品,提質增效的一流團隊。
在這里,每個人都是青春熱血的,是滿懷激情的。為了學習智能化瓦斯抽采的應用,他們來到余吾煤業瓦斯研究基地,對該公司瓦斯智能化監測和治理,并就其管理模式和科技研發模式進行對標學習;參觀長治市雙創基地,對其掘進工作面邁步式超前支架進行參觀學習;邀請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領導到常村煤礦雙創基地“碩博工作室”研討交流,就該礦瓦斯治理和利用的發展前景進行了研討交流......
一直以來,常村煤礦都在積極探索和推動管理變革、業務創新和價值創造新路徑,依托創新創效、試驗示范、成果推廣、院企合作等載體,努力打造一支知識型、創新型、復合型的高層次人才隊伍。“碩博工作室”充分發揮了人才“蓄水池”集聚效應,切實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礦井動力優勢、創新優勢、發展優勢。他們將通過發揮高學歷人才智力和科研優勢,在礦井難題攻關、技術綜合管理等領域開展熱點、難點問題的戰略性、前瞻性研究,助力企業在高質量發展的航道上乘風破浪、砥礪前行。
來源:潞安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