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河礦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準確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將智能化應用于礦井安全生產各環節領域,用新科技、新技術“鏈接”全礦智能化系統,開創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推進“礦鴻”操作系統落地,實現智能化互聯。由于煤礦井下各類生產控制系統涉及多個不同廠家、不同設備,需適配多種通信協議,從底層打通設備信息實現設備間的協同工作,需要進行協議對接,設備連接耗時耗力,大大影響智能化生產效率。“礦鴻”全面適配成功后,通過獨特“軟總線”技術,可讓煤礦井下設備實現統一的設備層操作系統,徹底解決不同廠家設備的協同與互通問題。“設備之間互相認識了,機器人跑一趟就把數據采集了,到那時真正實現礦山人機互聯、機機互聯和萬物感知,距離礦工穿西裝打領帶采煤的夢想就更進一步了。”寺河礦參與“礦鴻”適配工作的徐慧明說。
AI識別”助力瓦斯治理提檔升級。瓦斯抽采是瓦斯治理的關鍵環節之一,確保實際打鉆結果與設計參數一致是保證礦井瓦斯抽采的重要保障。寺河礦通過引進機器視覺AI技術,可實現對瓦斯抽采作業的智能識別分析,自動統計打鉆數據,從而提升監管效率和精細化管理水平,保障鉆孔施工質量,減少事故隱患,使瓦斯治理由“治得住”向“治得精”和“治得省”轉變,實現煤礦瓦斯治理水平的提升。同時,鉆機數據采集與監測可用于鉆機設備的預測性維護,提前發現設備隱患,避免設備停機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據了解,該項目一經應用,可節省成本約200余萬元。
下一步,寺河礦將圍繞定向長鉆孔事故可視化減損處置技術、瓦斯綜合利用預警監測及平臺管控技術等開展科研攻關,努力提高抽采系統精細化管控水平。積極建設抽采數字化、智能化管控平臺,開展大功率自動化鉆機試驗,降低職工勞動強度。分析研判采掘面抽采效果,優化區域防突措施效果檢驗程序和抽采達標評判流程,為掘進提效創優環境。“我們將深入推行‘一鉆孔、一工程’的管理模式,優化管路安裝互聯工程,提高抽采系統保安能力;強化有效鉆孔工程質量,積極試驗破碎煤區域水力沖孔工藝,提升鉆孔全煤厚精準覆蓋。”寺河礦抽放管理部主任工程師原鵬程說道。
來源:晉能控股裝備制造集團